區情概覽
2022-10-10 15:00 來源:政府辦 字號:[大 中 小]
淮陰是有2300余年歷史的千年古縣。是漢初三杰之一的淮陰侯韓信故里,演繹了漂母“一飯千金”的千古佳話。近年來,淮陰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,以漂母仁愛文化和韓信感恩文化為核心,建設“愛心淮陰”、打造“母愛之都”傳統特色文化品牌。號召全區人民按照“干部有忠誠熱愛之心、群眾有互助仁愛之心、社會有包容關愛之心”總體要求,大力弘揚“誠信、仁愛、包容、進取”的社會風尚。圍繞“愛心淮陰”建設,持續開展主題教育,在“愛心淮陰”建設中弘揚社會新風尚;繁榮愛心文化,在“愛心淮陰”建設中塑造淮陰新形象;推進載體建設,在“愛心淮陰”建設中彰顯城市新魅力;加強民生改善,在“愛心淮陰”建設中增添人民新福祉。
【漂母介紹】漂母是秦漢之際淮陰城下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,姓氏和生卒年不詳,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記載:“信釣于城下,諸母漂,有一母見信饑,飯信,竟漂數十日。信喜,謂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報母?!概唬骸笳煞虿荒茏砸?,吾哀王孫而進食,豈望報乎!’”漂母將無私的母愛授予萍水相逢的韓信,而她激勵韓信的話語更使韓信振作精神。公元前209年7月,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,拉開反抗暴秦的序幕,韓信乘勢而起,仗劍從軍。在楚漢戰爭的歷史舞臺上,韓信運籌帷幄,自由馳騁,一展帥才雄風,挾不賞之功,名高于天下。楚漢戰爭勝利后,劉邦封韓信為楚王。韓信被封為楚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來漂母,賜謝千金,一飯千金的典故由此而來。漂母離世后,韓信令十萬大軍每人兜一兜土,為漂母的墳墓添土,使漂母墓“周回數百步,高十余丈”,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平民大墓。韓信這樣做已經不僅僅是感激漂母當年對他的無私幫助,而是對漂母的善良表示出由衷的敬意。此后,漂母墓名聲遠揚,歷代文人墨客慕名憑吊,唐代詩人劉長卿吟詩云:“昔賢懷一飯,茲了已千秋,古墓樵人識,前朝楚水流,諸萍行客薦,山木杜鵑愁,春草年年綠,王孫此舊游?!鼻О倌陙?,漂母由其真心、真善、有始有終,不但得到千金回報,還流芳青史,在歷史人物畫卷中占有一席之地。漂母仁愛善良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心目之中,人們在漂母的身上傾注了無數瑰麗的傳說、優美的故事,讓她汲足了人間的至真、至善、至美。有許多與漂母有關的歷史故事和傳說在群眾中廣為傳誦,寄托了廣大群眾對這位偉大母親的無限景仰和愛戴?!捌革埿拧敝涔?,與“孟母三遷”“岳母刺字”被后世經久傳頌,使漂母成為代表中華母親典型形象的“中華三母”之一。
【弘揚母愛文化】 2017年10月25日,2017南美洲地區中國淮陰“漂母杯”母愛·愛母主題散文詩歌大賽頒獎典禮在巴西圣保羅舉行。本次活動以母愛·愛母為主題,深入挖掘愛心文化的內涵和時代意義,在海內外進一步弘揚愛心文化?;顒右策M一步展示母愛文化與千年古縣、母愛之都淮陰的文化淵源,通過活動將母愛慈善、勵志、感恩所代表的優秀中華文化以詩歌和散文的形式在巴西圣保羅傳播、紀念和弘揚?;顒赢斕?,淮陰區還舉辦非遺文化暨象棋文化交流展,展示淮陰剪紙、布藝、十八翻、象棋等多種展品,吸引華人華僑、外國友人參觀。本次活動由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、淮安市外僑辦、巴西華人協會、圣保羅亞洲文化中心主辦。近年來,淮安市淮陰區為加快“文化走出去”步伐,弘揚漂母仁慈博愛的大德,倡導韓信知恩圖報的美行,實施“漂母杯五大洲行”,先后走進德國、荷蘭、香港、澳門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地舉辦“漂母杯”散文詩歌大賽。8月,南美洲地區征稿啟事發出后,當地作家及文學愛好者積極參與,共收到各類作品218件,評出獲獎作品20件。
【韓信故里】韓信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,在楚漢相爭的歷史大決戰中,韓信叱咤風云、縱橫捭闔,譜就了輝煌的歷史篇章,其卓著戰績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。韓信不僅為開創兩漢400多年基業建樹了豐功偉績,而且也為我國由秦末紛亂走向重新統一和發展,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楚漢戰爭勝利后,劉邦曾將韓信封為淮陰侯,淮陰因韓信更加知名,韓信也成為淮陰文化的一個象征。
韓信故里遺址位于淮陰區碼頭鎮,西臨高家堰、張福河,南襟古運口、五壩遺址,東傍里運河、三閘遺址,北依淮陰故城遺址和甘羅城遺址?!断特S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韓王莊在淮陰故城西北,與八里莊相近,韓信生焉?!庇衷疲骸岸l近韓王莊也?!痹诖a頭鎮醫院原址附近,有一官巷,傳說韓信少年時曾經流落于此。明清時期,巷口建有磚砌門樓一座,門眉上有“韓侯故里”四個大字,門樓1966年被拆毀,1983年重修。地方文化工作者經過反復考證,將碼頭鎮官巷、興盛街及今韓信故里景區確定為韓信故里遺址。在這片蘊涵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厚的文化積淀的土地上,至今還保留著與韓信有關的大量歷史遺跡和紀念建筑,揭示了韓信在故鄉的確切行跡,具有重要的歷史、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。1987年,韓信故里遺址被原淮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淮陰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韓信釣魚臺《水經注》云:“淮水又東,經淮陰故城下,韓信釣此?!苯耥n信湖南岸即為古韓侯釣臺之所在。韓信少時曾在此垂釣,養晦韜略,靜觀時局,蓄勢待發,后人為了紀念他,在此建釣魚臺,并立“韓信釣魚臺”碑。后因水患,釣臺被毀,碑亦無存。1983年,淮陰縣政府撥款重修,建門樓一座,青灰磚石結構,券門上有“韓信釣魚臺”五個大字,并將原址遺留湖底之條石、八角石、石鼓等撈出分置釣臺旁。2003年,碼頭鎮復建了韓信釣魚臺。韓信釣魚臺為一亭臺式建筑,背倚淮陰侯廟,前臨韓信湖。
淮陰侯廟位于韓信故里景區。韓信去世后,人們在他的故里建祠立廟以祀之?;搓幒顝R舊時亦稱韓信廟、韓信祠、韓侯祠?;搓幒顝R始建年代無考,早在唐代,淮陰侯廟就是一處著名的文物古跡,往來士子紛紛前往憑吊,文人墨客留下數以千計的優美詩篇?;搓幒顝R屢建屢圮,現存的淮陰侯廟為2002年復建?;搓幒顝R由門廳、庭院、回廊和大殿組成,氣勢雄偉壯觀,是典型的漢代建筑風格?;搓幒顝R的主體建筑是“兵仙殿”,大殿面寬18米,進深11米,高13.8米,殿內正中為韓信登壇拜將時的座像,樊噲、周勃、灌嬰,張良、劉邦、蕭何像肅立座像兩側。大殿門前左側立有宋代大書法家、文學家蘇東坡的《淮陰侯廟記》碑,文書俱美。
胯下橋韓信少年時在故鄉曾經經受胯下之辱的磨練,韓信功成名就后以德報怨,他不僅原諒了那個曾經凌辱他的“屠中少年”,還任命其為“楚中尉”。后人為彰顯其能屈能伸的胸襟,在其當年胯下受辱的地方建立一座胯下橋。據《宋本方輿勝覽》記載:“胯下橋在淮陰縣,即韓信少年受辱之處?!笨柘聵蛭挥陧n信釣魚臺東約40米處,跨越溝通韓信湖和胭脂塘的小河,原有小橋墩,筑有券門,門前有碑,上刻“韓信胯下受辱處”??柘聵驅医▽役?,碼頭鎮于2003年復建了胯下橋??柘聵驗楣靶?,寬2.4米,長11.8米。兩千多年來,韓信忍辱負重、不記前仇、能屈能伸的品格已深深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,為后世人們津津樂道。
南昌亭舊址南昌亭舊址為韓信寄食之所,位于碼頭鎮鄭臺村和尚莊。秦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,置亭長,掌治安,捕盜賊,理民事,兼管停留旅客?!痘搓庯L土記》云:“南昌亭舊址,昔韓信寄食之所。亭長妻為德卒,報以戛羹。后信王楚,不念舊惡,賜以百錢。聞昔有碑記,淪于黃水,清季地為廟僧價領,開井至丈,發見蜃蛤,再深則見涂泥,益深乃見碎石,一階半礎,并有殘字,皆漢隸也。惜乎入俗僧之手,旋得旋棄,未加保存耳?!?/span>
漂母岸淮陰故城紀念漂母的文物古跡有多處,《咸豐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漂母岸:此漂母浣絮布之所,在淮陰故城南?!表n信湖西岸有一組呈品字形立于水面的亭臺式建筑就是漂母岸,為2003年復建。漂母岸主亭面寬11.6米,側寬7.8米,兩翼亭呈邊寬5.2米的正方形,主亭與翼亭之間有曲折的回廊相通,廊寬2.6米,長約40米。主亭上有書法家胡道華題寫的“漂母古岸”四個大字,南北兩翼亭立柱上分別有對聯:“漂也勞艱,飯饑只為憫王孫;貧而慷慨,母愛信能彌宇宙?!薄皭坌奈戳鲜┖澜?,慈母何須賦姓名?!狈Q頌了漂母慷慨予食的美德。
千金亭韓信故里有千金亭,咸豐《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千金亭近胯下橋?!焙笄Ы鹜в谒?,2003年碼頭鎮復建了千金亭。千金亭位于韓信湖東岸,距胯下橋約120米,亭呈正方形,立柱間距4.2米,亭額上有“千金亭”三個大字,兩側立柱上有書法家姜華書寫的對聯:“愛心本無價,然諾足千金?!?/span>
漂母祠漂母祠始建年代無考,明初廢圮?,F有的漂母祠景區位于碼頭鎮泰山村,2007年由淮陰區人民政府投資700余萬元,圍繞漂母墓建成。景區東西寬126米,南北長145米,占地面積18270平方米。漂母祠是景區的核心建筑,是一組由大殿、兩側廂房和門廳組成的院落,建筑總面積約621平方米。各建筑物之間有廊道相連,廊道內有歷代詩人題詠漂母的詩詞。漂母祠景區免費對公眾開放,年接待量7000多人。
漂母墓漂母墓位于漂母祠景區北部,凈高15.8米,底部直徑52米。墓的四周有甬道,前有祭臺,外圍是芳草坡,植被茂密,還栽植大量松柏、銀杏、國槐、垂柳等樹木。漂母墓造型如金字塔,掩映在綠樹叢中,如一位正襟危坐的慈祥老人,無聲地向人們述說著一個留韻百世的真情故事。
行政區劃
淮陰區位于淮安市主城區北部,下轄王家營、長江路、新渡口、古清口4 個街道以及高家堰、馬頭、漁溝、淮高、丁集、徐溜、劉老莊、南陳集、三樹 9 個鎮。單設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(2017 年 2 月經國務院批準,原江蘇淮陰經濟開發區升格而來)、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、淮陰工業新區。
人口民族
【人口】截至2021年末,淮陰區戶籍總人口為88.2137萬人,比上年末減少14459人。2021年,淮陰區出生人口5109人,出生率為5.79‰;死亡人口10426人,死亡率為11.82‰;自然增長率為-6.03‰
【民族】淮陰區有回、苗、壯等 34 個少數民族,3600 余人。少數民族居住相對集中的有一個民族村:馬頭鎮張莊鎮村;三個民族組:分別是馬頭鎮鄭臺村 4 組,淮泗村 6 組和城南村7 組。居住在城區的回民有 1100 余人,多住在東街和北橋 2 個社區,除回族以外的其它少數民族,主要是從云貴川地區婚嫁而入的,人口較少,居住分散,基本都在農村。
自然地理
【位置面積】淮陰區位于江蘇省北部平原的中心,地處北緯 33°22′—33°56′,東經 118°56′—119°09′,南瀕洪澤湖(高家堰鎮洪湖村擋浪堤向南延伸 7 千米),東到淮高鎮鹽西電站隔鹽河與漣水保灘相鄰,北至徐溜鎮馮莊村隔六塘河與沭陽縣錢集相望,西到竹絡壩電站隔大運河與泗陽縣毗鄰。南北長 62.5 千米,東西寬 38.5千米,總面積 1264.10 平方千米。陸地面積 1034.44 平方千米,占總面積的 81.83%。水域面積 229.66 平方千米,占總面積的 18.17%。
【地形地貌】淮陰區地貌形態為黃泛沖積平原。地形平坦,以廢黃河為分水嶺,向南北兩側逐漸傾斜低洼。運北地區,海拔 10—12 米,其地勢西高東低,由西向東呈微波形斜面,而其中有部分洼地(夏家湖地區),海拔僅 9—10 米。運南地區,海拔在 14—16 米之間,稱作西南高平原,其地勢由北向洪澤湖邊呈波狀傾斜。地貌可劃分為廢黃河高漫灘、堤側傾斜平原、決口沖積扇形平原三大類。
【土壤條件】境內土壤主要為潮土類,耕層厚度一般為 16 厘米左右,有強石灰反應,耕層容重為 1.29 克/立方米左右,孔隙度為 50.42%,非毛管孔隙度耕層稍低,而通體較高,故該土類一半土體內通氣透水性良好。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很低,不同質地存在著差距,pH值介于 7.9—8.3之間,呈堿性。
資源礦產
【土地資源】淮陰區土地總面積為 13.08 萬公頃。其中,農用地 9.50萬 公 頃(耕 地 7.35 萬 公 頃、園 地4114.76 公頃、林地 1165.23 公頃、其他農用地 1.62 萬公頃);建設用地2.47 萬公頃(居民點工礦 2.24 萬公頃、交通運輸 2115.54 公頃、水利設施用地 176.52 公頃);未利用地 1.11萬公頃。
【水資源】淮陰區水資源條件較好,河網縱橫,溝渠密布。地表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值約為 6.45 億立方米,其中地表徑流比較豐富,流量約 1.58 億立方米。年降水量基本穩定在 1000毫米左右。地下水按水文地質區可劃分為魯蘇隆起水文地質區、洪澤盆地水文地質區、淮安中斷陷盆地水文地質區,有利用價值的主要是松散巖類孔隙水。
【生物資源】淮陰區野生動物有 30種,其中獸綱 7 種、鳥綱 17 種、爬行綱 4 種、兩棲綱 2 種。植物共有 60個科、105 個屬、198 個種,其中在全區范圍內生長良好,能夠用于造林綠化的樹種有 39 種。
【礦產資源】淮陰區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巖鹽礦產、無水芒硝、天然堿、油氣礦、黏土、礦泉水等。
氣候特征
淮陰區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交界區,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季風顯著。年平均氣溫 14.8℃,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2080.6 小時。年均降水量 945.5 毫米,梅雨多雨季節,平均在 6 月 25 日進入雨季, 7 月中旬雨季結束。區內冬季盛行西北偏北風,春季盛行東北、東南風,夏季盛行東南偏東到東南風,秋季盛行東北偏北到東風?;搓巺^氣候主要受季風環流影響,自然災害較為頻繁,災害性氣候有澇、連陰雨、旱、寒潮、霜凍、大風、冰雹等,但主要是澇漬和干旱。澇漬是淮陰區的主要災害。夏澇一般出現在每年的 6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,秋澇出現在 9 月中旬至 11 月下旬,連陰雨有春季、初夏和秋季三種情況。重大澇災一般為四至五年一遇。干旱發生幾率少于澇災,平均為十年一至兩遇。
2021 年平均氣溫為 15.5℃,比歷年平均氣溫高 0.7℃,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36.9℃,年極端最低氣溫為 -11.1℃。年總降水量為 1182 毫米,比歷年平均多 236.5 毫米。年日照總時數為 1824.4 小時,比歷年平均少 256.2 小時,年日照百分率為
41%。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,降水略多,日照不足。災害性天氣較多,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寒潮、霧霾、大風、暴雨、強對流、高溫熱浪、連陰雨等。
【空氣質量】空氣質量良好天數 286
天,達標率 78.1% ;PM2.5 濃度為 43
微克/立方米,比 2019 年下降 9.5% ;
淮沭河飲用水源水質良好,水質達標率 100% ;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較
2019 年同比減排比例分別為 6.9%、
6.4% ;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 95.7% ;
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 24.01%,城市綠化覆蓋率 41.3%。
【高溫】 6 月 2 日至 6 日、8 月 3 日、
8 月 16 日至 19 日共出現 10 天高溫天氣,8 月中旬高溫影響范圍大且持續時間長。
【暴雨天氣】6 月 18 日、29 日,7 月
3 日,8 月 7 日、21 日 共 5 天出現暴雨強對流天氣,其中 6 月 29 日和 8
月 7 日均出現 24 小時累計降水達到
100 毫米以上,造成城市短時內澇和農田積水災情。